创建之初,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曾引来不少怀疑的目光:一个社会组织的国防教育舞台能有多大? 星光不问赶路人,时光不负有心人。5年时光转瞬而逝,或许就连该基金会创始人、理事长李淑芳都没有想到,基金会在探索中发展壮大,取得的成绩令人刮目相看: 先后承办纪念“九一八”撞钟鸣警仪式、全民国防教育日活动、企业家进军营等大型国防教育活动上百场;发展国防教育志愿者1200多人,并和志愿者一起进社区、到校园、走边防、上海岛;举办国防教育讲座上千场,听众达70多万人次;基金会成为一个拥有8个培训基地的4A级社会组织。 这个以国防教育为中心工作的社会组织,为何能焕发出如此强大的生命力?带着疑问,记者探寻其发展壮大的奥秘。 一个社会组织开展国防教育为何一呼百应?他们说—— 越了解军人,越牵挂军队;越走近边防,越关心国防 故事的开端,还得从基金会理事长李淑芳的一段经历说起。 “当时大街上的人们四处奔逃,感觉没有一个地方是安全的!”回忆2011年春节在埃及的那段往事,李淑芳依旧感到心有余悸。那时,她是一家道桥公司的董事长,第一次出国旅游,没想到飞机刚落地,就赶上当地发生暴乱,整个国家都处于硝烟与恐惧之中。 这件事,刀刻斧凿般地印在李淑芳的脑海深处。“那是我第一次感到,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是一件多么有安全感的事。”李淑芳自豪地说,暴乱发生后,中国驻埃及大使馆在第一时间收拢华人,保护大家安全;更让人激动的是,祖国还第一时间安排飞机接大家回国。 “经历过生死,会看淡金钱名利;经历过战乱,才深悟国防重要。”李淑芳告诉记者,当她踏上回国飞机的那一刻起,“多为国防做些事”的念头便在心中生根发芽。她决定:把企业交给女儿打理,自己专心搞国防教育! 2012年9月,李淑芳拿出艰苦创业积攒下来的400万元,成立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。 “400万元投进去,响儿都听不着一声,你到底是在图啥?”看到李淑芳为创建国防教育基金会四处奔波,很多人都不理解,更有人说她是“沽名钓誉”。 面对质疑,李淑芳和基金会成员一概不理,她们深谙一个道理:“今天的幸福生活从何而来?水有源,树有根,良心赛黄金。谁轻视国防,谁就是葬送自己。” 万事开头难。在价值多元的当下开展国防教育,困难不是一星半点:信息社会八面来风,家国情怀培塑难;国防教育面孔严肃,主动接受难;青少年对国防了解少,情感认同难…… “这难那难,只要有恒心一切就不难!”李淑芳告诉记者,得知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缺少人手,从事国防教育多年的退役军人田玉忠第一时间辞掉手头的高薪工作,加入到志愿者行列。他的那句话至今还让李淑芳感动不已:“一朝是军人,终生为国防。没有强大的国防,挣再多的钱也没用。” 国防情怀会“传染”。渐渐地,主动上门要求志愿帮助基金会的人越来越多:退伍军人、企业家、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领导、国防教育讲师……他们来到基金会,不计报酬,无私奉献。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体会:“越了解军人,越牵挂军队;越走近边防,越关心国防。” “走进大漠边关,感受戍边战士的热血荣光。”基金会每年都会组织志愿者远赴祖国的部分边防哨卡——他们去过西藏,在那里看到终年不化的积雪,更看到经受长时间紫外线照射的战士们那粗糙而黝黑的皮肤;他们还去过祖国北极哨所,看到一位刚刚下哨的战士,因为严寒手上冻裂的大口子,上面结了一层痂,因为太冷又在原来的地方裂开了,粉色的肉浸着鲜红的血…… 直观感受到“最可爱的人”的奉献和坚守后,志愿者们动容了:“哪有什么岁月静好,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!” 信息多元时代,这是一场铸魂与“蛀魂”的较量—— 赢得今天的铸魂“拔河赛”,才能赢得一个国家的未来 打开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官网,“红色基因、中国心”国防教育亲子活动、“学雷锋、卫国防”春季大行动等基金会最新动态呈现在眼前。 “战争可能千日不打,国防观念不可一日淡化。”就在前不久,基金会还与省直属机关联合举办“携手雷锋战友,并肩逐梦前行”活动,组织200余人走进雷锋生前所在部队,与雷锋战友乔安山、学雷锋标兵龙凡面对面座谈互动。 “赢得今天的铸魂‘拔河赛’,才能赢得一个国家的未来!”李淑芳感慨地说,事实上,信息多元时代,铸魂与“蛀魂”的较量从未停止过。 随着国防教育深入开展,基金会组织者有了新思考:价值观念多元多样多变、思想文化交流交锋交融、意识形态斗争激烈激荡激变,尤其是铸魂与“蛀魂”的较量、固根与毁根的博弈日趋复杂,西方敌对势力“文化冷战”和“政治转基因”工程一刻不曾停歇。 有人说,世界上最难的事情有两个,一个是把别人的钱放进自己的口袋,另一个是把自己的思想放进别人的脑袋。基金会人员感到,国防教育就是要通过精准的教育引导,把国防观念深深植入到国民的思想和行动中去。 为此,他们提出国防教育“六进”工作方案,即进机关、进军营、进农村、进社区、进学校、进海外,并组建国防教育讲师团队,先后为社会各界义务讲授国防教育课百余场。仅2015年一年时间,基金会就组织70余场活动,还在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教育平台《辽海讲坛》开设国防教育课,填补了国防教育栏目空白…… “国防教育是往灵魂里熔铸精神、往思想里渗透价值、往骨髓里注入忧患、往脑海里输送责任。”征兵宣传期间,基金会与辽宁省征兵办、省国教办、省教育厅联合主办“辽宁省征兵宣传进校园”活动,奔赴14座城市、52所高校宣传演出,在各高校掀起大学生参军热。 “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。”基金会与沈阳大南街第一小学联合举办以“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”为主题的升旗仪式,邀请礼兵为学生们升旗。活动结束后,不少学生憧憬地说:我长大了,也要当解放军! 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笑脸,看到“国防种子”在他们心中“生根发芽”,基金会成员们的心里就像抹了蜜似的甜。 建设世界一流军队,要有一流的国防教育—— 国防教育是场“持久战”,必须以“功成不必在我”的境界谋事创业 “终于把这场讲座定下来了!”基金会副理事长曲静拿着刚刚签订的合同,内心激动不已,这是基金会在今年筹划的第6场活动。 2014年,刚刚大学毕业的何文新慕名来到基金会,加入志愿者行列。有一天,她在整理文件时惊奇地发现:仅2013年一年时间,基金会登记在册的志愿者就自发捐款50余万元。 “为什么不向社会发起募捐?”何文新很不理解。“基金会还处于起步阶段,大家对它还非常陌生,不能因为募捐让人误解,让国防教育变了味儿!”就这样,从基金会成立以来,这群“拓荒者”们,为了实现国防教育社会化的目标,一直都是自掏腰包维持基金会正常运作。在大家看来,建设世界一流军队,要有一流的国防教育,付出再多也值得! 如何照亮国民心中的国防灯塔,增强新时代国防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?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中,基金会专门策划一个大型国防教育画展。“每天忙得脚打后脑勺,光电话就要打上百个。”基金会秘书长高建明对此记忆犹新。 独行快,众行远。随着基金会举办的活动越来越多,知名度也越来越高,社会各界心系国防的人士慕名前来主动捐款。自成立以来,这个基金会先后资助国防教育活动数百次,奖励国防教育突出贡献者20余人。 如今,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发展得可谓红红火火:从挖掘社会力量,到汇集社会力量,基金会的发展日趋壮大,也让辽宁省的国防、拥军氛围更加浓厚,形成了关心国防、热爱国防、献身国防的“雁阵效应”,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汇聚磅礴力量。理事长李淑芳还获得辽宁省首届“国防教育贡献奖”。 “一个社会组织走到今天这一步不容易,我们才刚刚探索出一条集公益性、教育性、金融性于一体协调发展的路子。”李淑芳介绍说,去年底,基金会通过了辽宁省社会组织考评,获得了4A级社会组织称号。 “山再高,往上攀,总能登顶;路再长,走下去,定能到达。”李淑芳表示,“国防教育是场‘持久战’,必须以‘功成不必在我’的境界谋事创业。我们肩上责任重大,我们的步履容不得半点懈怠,无论前面的路有多难、路有多远,我们都将坚持走下去。”
哲人说,一个把情感和责任打进行囊上路的人,一定会走得更远。我们祝福,我们期待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