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宁省国防教育基金会-首页

【家风故事】我会理事徐文涛:那庄严军礼的背后

来源:未知    人气:    发布时间:2017-08-16

【家风故事】我会理事徐文涛:那庄严军礼的背后







徐文涛
一个庄严军礼的背后

 

一位全军任职最长的师职大校,一位全军、全国展览馆年龄最大的解说员,一位年逾花甲的老人,一位恪守职责、两袖清风的军官,一位身患糖尿病天天靠胰岛素支撑工作的病人,一位退休后还在冲锋陷阵的老兵,他用夜以继日的精神行走,历尽千辛万苦,燕子衔泥般一个字一个字,一幅图片一幅图片地垒起了3个综合馆、6个分馆、2000多幅图片、300多个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标题,四万字振聋发聩、启人深思的解说词,诠释着沈阳军区后勤六十年的历史丰碑。他,就是沈阳军区后勤史馆馆长徐文涛。

 

  说起徐文涛,女儿徐巍深有感触。她告诉记者,“我父亲在工作上可是个大忙人,他经常把家当宾馆,为了工作住在单位,几天见不到他是常有的事。尤其是退休后,几乎所有的节假日,都义务地献给了他的后勤史馆。
 

  徐巍曾经写过一篇《最美家庭》的文章,她在文中这样记述,父亲的为人处世一直感染和影响着我们家庭的每一位成员。爱读书、行善事、走正道、做好人的家风传承深深地印在每个人的心中。我的母亲深爱着父亲,为了让父亲安心工作,她几乎承担了全部家务,照顾爷爷、照顾姥姥、照顾我和我先生,照顾我家宝宝,我们家的生活简单,幸福……。

 

女儿告诉笔者,2004年,58岁的父亲向部队首长递交了一份请求提前退休的报告,决定主动辞去副部长职务,给年轻同志让位。 

 

  父亲辞职报告被批准了,首长问他,“你以后有什么想法?”父亲回答,“我虽然退休了,但我还是一个兵。如果单位有工作需要我去做,我还会一如既往地去完成。老首长了解父亲,笑着说,“好,眼下就有一项任务,部队计划建一座后勤史馆,这个活你敢不敢接?”父亲给老首长敬了个标准的军礼,斩钉截铁地说,“敢接。”

 

  第二天,父亲带着一把不会说话的钥匙和首长的重托走马上任了。

  史馆的位置,因陋就简地选在了废弃的旧食堂,时间只有短短的八个月。父亲天天站在堆满灰尘和杂物的黑洞洞屋子里,一干就是一天。

  没有文物、没有资料、没有助手,巧妇难为无米之炊,这让父亲犯起了难。

 

  夜深了,父亲合不上眼睛。他在思考着,要短时间内完成这项任务,没有捷径可走,一切都得亲力亲为。史馆的设计、装修、布展有了思路以后,他开始走访前辈,收集资料,学习各军、地史馆的经验,择机穿插,同步进行。累了,躺在沙发上眯一会,一天睡眠不足仨小时。睡梦中还时时被偶得的灵感所唤醒,马上抓起放在床边上的小本子记下来。一段时间里,无论走路、吃饭、坐车、睡觉,或是在工地上,父亲的脑子里装的都是史馆。

 

  徐巍说,父亲从小就教育我们认真做事、认真做人,父亲常常给我们讲:你爷爷有一句话,爸爸永远记着,那就是贪小利大事不成。这么多年,父亲一直用行动践行着这句话在建史馆的费用上,父亲可是较起了真儿。他持筹握算,较量锱铢,抠细节,算小账,能省则省,从他的手里花出去的每一元钱,都浸润有他手心里攥出来的汗水。建史馆的最初预算需要1500万元,而父亲仅用了500多万元,就建成了一座高质量、高标准,让人耳目一新的后勤史馆。

 

  采购大宗材料是个良心账,在沙子、水泥、瓷砖、胶合板等建材中,吃返点,拿回扣,是公知的秘密,父亲比任何人都清楚,但他更知道,一名共产党培养出来的军官不能往兜里揣公家的一分钱。在建材市场,父亲身穿大校军装去买材料。老板说:“你的采购量大,我可以多返给你两个点”。父亲告诉老板:“我不要你的返点,你把价格给我降到最低,不然,我去别人家买”。方才还笑容满面的老板,顿时扭曲了脸上的五官。面对父亲的浩然正气,老板知道了他穿军装来采购的用意,父亲是怕那些来路不明的钱,玷污了当代军人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形象。老板无奈地摇了摇头,小声嘀咕说,当今社会,像你这样的真少见,你这样也太傻了吧……

 

   文物是最好的历史证人,是不动声色的历史叙述,是史馆展览教育人、感动人最重要的文化力量。当父亲一听别人说哪有文物,就眼睛放光,不管费多大劲、去求多少人,都要尽力收集。

 

  在沈阳鲁园文物市场,在他能找得到的一切旧货摊,为了一件有价值的文物,父亲不惜一切,必须拿到手。可是,买到的这些文物,因为没有发票收据,报不了销,只能自掏腰包。但父亲从不心疼,还喜上眉梢地说,我淘到了一个真正的宝贝。

 

  父亲搜集到陈云穿过的大衣、九一八事变地图、中国疆域变迁图等几百件文物,这些文物价值连城,为展馆增添了厚重的历史感。

  为了能收集到毛泽东主席关于指挥东北战区后勤工作的手书信件,父亲带着沈阳军区开具的介绍信上门,由于此档案馆地处北京不对外开放,父亲就到处求朋友,找熟人,在档案馆寻找,终于如愿以偿地得到了11件毛泽东手书稿复印件。

 

  沈阳日报登载了一条消息,沈阳重型机器厂一位退休老工人,想给手中的历史文物找个家。那是1945年,我军把一批武器弹药和军需物资寄藏在他家,他家在危机四伏、搜查不断的白色恐怖中,冒死保存了一批武器,解放军分期分批取走以后,留下了11张收条,他见证了我军同人民群众生死与共、血肉相联、非同寻常的后勤历史。为了能得到这些有价值的文物,父亲在铁西区14路一带苦苦寻找了二个多小时,敲百家门,问百个人,终于找到了老人家。父亲得以如愿,给宝贵的历史文物找到了家。

 

  运用后勤语言,书写后勤历史,内容新颖、独具匠心,不步别人后尘,这是父亲创建史馆的又一准则。他别出心裁地以金色血液、军中先行官、白衣天使、军事大动脉、铁打营盘、经济卫士六个名称概括专业展馆,标题简约、意境深远。有人这样说,这些标题,有如久卧潜伏之地,突然听见一声嘹亮的冲锋号,这一声响,直唤得新兵们心潮激荡,振奋精神;老兵们热血沸腾,感慨万千!

 

  全军唯一一所战区级后勤史馆终于建成了,这是父亲用300多个不眠之夜换来的。如今,步入后勤史馆,一个鲜活、生动、飘荡的红领巾图形,即刻呈现在人们眼前。这是父亲和老战友按照东北地形图设计的,形象、洒脱并新颖。红领巾下侧飘逸的开口处,10个大字赫然醒目:强大的后勤,胜利的保障,这是全馆的主题。

 

  六年的时间里,父亲给部队首长、省市领导、大中小学生、社会各界人士作了1000多场精彩讲解,感动了近20万名的参观者。他的名字和身影,频繁地出现在电视里、报刊上和网络中。

  父亲常告诉我们说,我不和别人比官职,我和别人比价值,人活着就要有责任,一个人有信仰才能高尚,有梦想才有目标,有奉献才有价值。组织的信任千金难买,奉献的岗位其乐无穷,群众的赞美幸福无比,这是父亲的肺腑之言。

 

   寒暑六载,不忘初心。如今父亲仍然风雨不误,不拿一分钱报酬,始终坚守着沈阳军区后勤史馆这块阵地,我知道,父亲那庄严军礼的背后是信念、是坚守、更是传承……
 


 


责任编辑:lnsgfjyjjh888